陈悦三人的小动作虽然隐蔽,但在整个班级都沉浸在浓厚学习氛围的衬托下,就显得格外突兀。
很快,李大为就注意到了那个格格不入的角落。
对于陈悦这三个人,他印象不可谓不深刻。
不仅是因为他们那足以让所有老师笑得合不拢嘴的逆天成绩,更是因为年级主任三申五令地在教师会议上念叨,说这三位是学校冲击清北的种子选手,是重点关照对象,绝不能在他们班上出任何问题。
一想到主任那张严肃的脸,李大为就觉得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坏了,主任最担心的问题,好象正在发生。
这三人要是因为上课分心,在底下搞小动作,万一下次考试历史成绩退步了,年级主任不得把他的办公室门给掀了?他这个月的奖金还要不要了?
不行,绝对不行!
他重重地清了清嗓子,讲课的声音戛然而止。
这突如其来的中断,让所有人都疑惑地望向讲台。
李大为的目光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摆出要随机点人的架势,最后,不偏不倚地停在后排那个始作俑者的身上。
“陈悦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他的音量不高,却瞬间将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打破。
所有人的视线几乎在同一时间投了过去,集中在那个靠窗的少年身上。
而处在视线中心的三个当事人,被这一下点名,心头都是一紧。
苏馨妍几乎是触电般地将那只被陈悦握在手里把玩的小手抽了回来,那张本因害羞而绯红的俏脸,“腾”地一下变得煞白。
她的心脏狂跳,象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在胸腔里疯狂打着军体拳。
完了完了!被老师抓包了!哥哥要被骂了!
苏馨涵也迅速收回了自己的脚,脸上露出了名为“惊慌”的情绪。
她不自觉地坐直身体,连呼吸都放轻了,一双美眸紧紧看着陈悦,满是担忧。
然而,作为当事人的陈悦,其反应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只是在被叫到名字时,眉毛轻微动了一下,随后,眼神里找不到一丝慌乱,依旧平静。
他从容地站起身,那份淡定自若的气场,仿佛刚才在桌下和两个妹妹玩着火的不是他一样。
李大为看着他,心中暗自点头,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学生,心理素质就是不一样。
但紧接着,他便抛出了那个他特意准备的、自认为足以让对方回答不上的问题。
“请你分析一下,导致‘戊戍变法’失败的内外因素,以及它在整个近代史进程中的意义。”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题,考察的不只是对知识点的记忆,还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他刚才正好讲到一半,这个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听,根本不可能答上来。
这个问题一出,班里不少人暗地里为陈悦捏了把汗,纷纷朝他投去关切的视线。
这道题范围太广了,就算让他们现在翻书,也未必能立刻组织好语言。
然而,陈悦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去思考。
他目光平静地直视着老师,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缓缓响起:
“导致‘戊戍变法’失败的因素,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是内部因素,第一,领导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深入发动民众,缺乏群众基础;第二,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这在策略上就是失误。至于外部因素,主要是以慈禧为首的、掌握实权的封建保守势力的反扑和镇压,双方实力差距过大。”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逻辑清淅,条理分明,将在场所有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李大为也愣住了,他没想到陈悦不仅答了出来,而且总结得比他自己刚才讲的还要简明扼要。
但陈悦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历史意义,我认为‘戊戍变法’虽然以悲剧告终,但并非毫无作用。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当时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击了陈旧的封建观念,为后来的革命在思想和舆论上做了铺垫。从这个角度看,它的失败,恰好证明了改良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时代是行不通的,为后来的探索者提供了教训。所以,它的历史功绩,是存在的。”
一番话说完,教室内外,一片安静。
所有同学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他。
这个回答……是不是也太完整了?
苏馨涵和苏馨妍更是睁大了眼睛,她们看着那个从容应答的哥哥,心脏又一次不听使唤地加速。
哥哥,好帅!帅爆了!想嫁!
讲台上,李大为整个人呆在了原地。
他张着嘴,脑子里有些空。
他本来只是想提醒一下这个走神的学生,让他集中注意力,没想到对方对答如流。
就算是他自己来回答,也需要构思一下怎么组织语言,陈悦却象是直接从脑子里调取出来一样。
这他妈到底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用一种混杂着讶异、欣赏复杂语气说道:
“……回答得,非常好。请坐。”
陈悦微微颔首,平静地坐了下来,仿佛刚才那个引人注目的少年不是他。
这堂课接下来的时间,再没有人敢开小差。
而那个后排的角落,更是变得格外安分。
两姐妹都坐得笔直,目光紧紧地盯着黑板,手里的笔也刷刷地记着笔记,那副认真专注的模样,简直可以直接评选为年度最佳三好学生。
只是,在无人看见的课桌底下,一只脚尖,又悄悄地碰了碰另一只脚。
这一次,不再是挑逗和玩火。
而是在用只有他们能明白的方式,无声地传递着一句话:
“哥哥,你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