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日军的第一轮炮击席卷了新一军的阵地。
在新一军的前沿指挥所里,李维明紧握着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炮击情况。
德制钢盔下,他的脸色凝重但不慌乱。
多年的作战经验让他能够通过炮弹的落点判断日军的进攻意图。
”传令各团,注意隐蔽,保存实力。”李维明对身边的传令兵说,”日军这是在试探我们的火力配置,不要过早暴露机枪阵地。”
”是!”传令兵猫着腰冲出指挥所。
炮击持续了约半小时后,突然停止。
阵地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每一个士兵都屏住呼吸,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山谷。
果然,片刻之后,日军的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进攻。
十多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如同钢铁巨兽,隆隆地向七十九师阵地推进,后面跟随着密密麻麻的日军士兵。
”反坦克小组准备!”李维明通过电话向各团下达命令,”放近了打,优先摧毁坦克!”
在二三七团防区,团长张启明亲自指挥反坦克作战。
他蹲在一处精心伪装的机枪阵地里,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越来越近的日军坦克。
”三百米二百五十米二百米”观测手小声报着距离。
”开火!”张启明一声令下。
阵地上顿时喷出无数火舌。
德制g34机枪特有的撕裂布匹般的射击声响起,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步兵。
同时,反坦克小组的士兵们用37毫米反坦克炮向日军坦克开火。
第一辆日军坦克在距离阵地一百五十米处被击中,瞬间化为一团火球。
但其他坦克继续推进,日军的步兵也毫不畏死地向前冲锋。
”手榴弹!”在前沿阵地上,排长高声呼喊。
士兵们纷纷投出手榴弹,爆炸在日军冲锋队形中掀起阵阵烟尘。
但日军依然前仆后继,有些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
”上剌刀!”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装上剌刀,跃出战壕,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李维明在前沿指挥所里密切关注着战况,不断调派预备队增援危急地段。
”师座,三营阵地告急!日军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参谋急切地报告。
李维明神色不变:”命令特务连增援三营,同时请求军属炮兵进行火力复盖。”
”是!”
在新一军军部,林风同样在密切关注着战况。
巨大的沙盘上,参谋们根据前线报告不断调整着代表双方部队的标记。
”军座,七十九师报告,日军主攻其左翼阵地,战斗十分激烈。”参谋长报告道。
林风点头:”命令炮兵集群,对日军后续部队进行拦阻射击,切断他们的增援。同时,告诉李维明,务必守住左翼,那是整个防线的关键。”
”明白!”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上午,日军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冲锋,均被七十九师击退。
阵地前堆满了日军尸体和损毁的装备,但日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中午时分,日军改变了战术,集中兵力攻击七十九师与74军的结合部。
这里由于两军协同的难度,确实是防在线相对薄弱的环节。
结合部的战斗异常激烈,日军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一度突破了防线。
关键时刻,李维明亲自率领师直属部队赶到结合部。
”弟兄们!跟我上!”李维明手持冲锋枪,率先冲向突破口。
师长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官兵们奋勇反击,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李维明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连续击毙多名日军士兵。
但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很快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一次交火中,李维明身边的警卫员中弹倒下。
”师座小心!”另一名警卫员及时扑倒李维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来的子弹。
李维明抱起重伤的警卫员,眼中喷出怒火:”为弟兄们报仇!杀啊!”
官兵们见师长如此英勇,个个奋不顾身,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这次进攻,重新稳固了结合部防线。
与此同时,在新一军军部,赵振华多次请求投入八十师参战。
”军座,让我带八十师上去吧!七十九师已经苦战半天,需要增援!”赵振华急切地说。
林风摇头:”现在还不到时候。日军主力尚未全部投入,我们的预备队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刻。”
”可是”赵振华还想争辩。
”执行命令!”林风语气严厉。
赵振华只得悻悻退下,但眼中的战意丝毫未减。
下午两点,日军发动了当天最猛烈的一次进攻。这次他们采取了新的战术:以小股部队多路渗透,企图查找防线的漏洞。
在七十九师右翼阵地,一支日军精锐分队利用地形掩护,悄悄接近了一个重机枪阵地。
”注意右前方!”哨兵发现了日军的动向,但为时已晚。
日军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准确命中机枪阵地,重机枪顿时哑火。
日军步兵趁机发起冲锋,眼看就要突破防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原来是李维明预见到日军可能采取渗透战术,提前部署了机动预备队。
”开火!”增援部队指挥官一声令下,密集的火力瞬间压制住了日军。
战斗持续到傍晚,日军的攻势才逐渐减弱。阵地上到处都是弹坑和尸体,硝烟尚未散去,伤员们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李维明巡视阵地,慰问伤员,组织部队抢修工事。
他看到一名年轻士兵正在为牺牲的战友整理遗容,便走上前去。
”他叫什么名字?”李维明轻声问道。
士兵抬起头,眼中含泪:”报告师座,他叫王小虎,是我的同乡我们一起来当兵的”
李维明沉默片刻,拍了拍士兵的肩膀:”好好安葬他。我们要用胜利告慰这些牺牲的弟兄。”
”是!”士兵抹去眼泪,坚定地回答。
当天晚上,统计报告送到李维明手中:七十九师当天伤亡六百馀人,其中阵亡二百多人,损失重机枪四挺,迫击炮两门。
但取得的战果更为显著:估计毙伤日军一千五百馀人,击毁坦克五辆。
与此同时,在新一军军部,林风收到了薛岳的嘉奖电报:”欣闻你部初战告捷,予敌重创,特此嘉奖。望再接再厉,续建奇功。薛岳。”
林风将电报传给参谋们看,然后说:”回电:谢总司令嘉奖,新一军必不负厚望,誓死守卫阵地。”
夜深了,但阵地上依然忙碌。
士兵们轮流休息和抢修工事,医务兵在紧张地救治伤员,后勤部队在运送弹药和补给。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战斗只是开始,明天将会有更加残酷的战斗。
李维明站在指挥所外,望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篝火,心中思绪万千。
今天的战斗证明新一军完全有能力与日军精锐正面抗衡,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各部队之间的协同还需要加强。
”师座,您休息一下吧,明天还要指挥作战。”副官关切地说。
李维明摇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睡得着?”他顿了顿,”传令各团,加强夜间警戒,防止日军夜袭。同时,让炊事班准备热食,务必让每个战士都吃上饭。”
”是!”
此时,在日军指挥部里,气氛同样凝重。松浦淳六郎和丸山政男正在总结第一天的战斗。
”支那军的抵抗比预想的要顽强得多。”松浦承认,”特别是他们的德械师,火力配置十分合理。”
丸山点头:”我早就说过,新一军不是普通的支那部队。明天的进攻,我们需要调整战术。”
两位日军将领在地图前讨论到深夜,最终决定第二天采取重点突破的战术,集中兵力攻击防在线最薄弱环节。
而在国军总指挥部里,薛岳也在与参谋们研究战况。
”新一军今天打得很好,”薛岳说,”但损失也不小。告诉林风,必要时可以适当收缩防线,保持有生力量。”
”是!”
这个夜晚,万家岭地区的双方军队都在为第二天的战斗做准备。
初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更残酷的战斗即将来临。
但对新一军的官兵们来说,第一天的胜利已经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战术得当,士气高昂,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与强敌一较高下。
月光下,阵地上不时传来士兵们的低声交谈:
”今天干掉了三个鬼子”
”我那个反坦克小组打掉了一辆坦克”
”明天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些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