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上,一支庞大的部队正在悄无声息地快速行进。
新一军这支德械精锐,在完成诱敌任务后,正按照薛岳的命令,向六十公里外的万家岭地区全速转移。
林风站在吉普车旁,借着微弱的月光查看怀表。
时针指向凌晨两点,距离薛岳要求的抵达时间只剩下二十二个小时。
他抬头望向行进中的队伍,虽然官兵们已经连续作战多日,但队伍依然保持着严整的队形。
“军座,七十九师先头部队已经通过黑松岭,预计拂晓前可抵达白沙河。
林风点头,“命令李维明,渡过白沙河后不要停留,继续向万家岭方向前进。”
“是!”王铭记录命令,却又尤豫道,“军座,部队已经十分疲惫,是否让官兵们稍作休整?许多士兵一边行军一边打瞌睡,这样下去恐怕”
林风打断他:“薛总司令的命令很明确,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到达指定位置。时间就是胜利,我们眈误不起。”
命令传达下去,行进速度丝毫没有减缓。
在队伍最前方,七十九师师长李维明亲自率领二三七团作为全军先锋。
他正骑着战马,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前方地形。
“师座,前面就是黑松岭了,地势险要,要不要派侦察连先行搜索?”二三七团团长张启明策马赶上,低声建议。
李维明沉思片刻,“时间紧迫,不能耽搁。命令全团呈战斗队形快速通过,侦察连在前方五百米处开路。”
“是!”
黑松岭山势徒峭,只有一条狭窄的骡马道蜿蜒其间。
部队排成长列,一个接一个地通过这段险路。
李维明下马步行,与士兵们一同翻越山岭。
他看到一名年轻士兵背着沉重的机枪零件,步履蹒跚,便上前接过零件背在自己身上。
“师座,这怎么行”士兵惊慌失措。
“我也是从士兵做起的,这点重量算不了什么。”李维明拍拍士兵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报告师座,我叫王二狗,十九岁!”士兵挺直腰板回答。
“好样的。”李维明赞许地点头,“坚持住,到了万家岭,有你杀敌立功的机会。”
这一幕被周围的士兵看在眼里,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师长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是最好的动员令。
凌晨四点,先头部队抵达白沙河。
河面宽约百米,水流湍急。工兵部队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其他士兵则趁机原地休息。
李维明召集各团主官开会。“浮桥架设需要两个小时,各团抓紧时间休整。但要保持警戒,这里离日军活动局域不远。”
张启明担忧地说:“师座,战士们太累了,很多人一坐下就睡着了。要不要生火做饭?”
“绝对不行!”李维明斩钉截铁,“生火会暴露我们的行踪。
让战士们吃干粮,喝冷水。告诉医务官,统计伤病员情况,实在走不动的可以暂时留在后方。”
就在这时,通信兵跑来报告:“师座,军部急电!”
李维明接过电文,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电文是林风亲自发来的:据侦察机报告,日军106师团行进速度加快,预计比我军提前八小时抵达万家岭。
命你部再次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明日正午前到达指定位置。
“传令各团,浮桥架好后,跑步前进!”李维明沉声命令。
军官们面面相觑。
张启明忍不住说:“师座,战士们已经到极限了,再加速恐怕”
“执行命令!”李维明语气严厉,“时间不等人,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整个战役计划都可能失败。”
命令传达下去,士兵们虽然疲惫,却无人抱怨。
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德械师官兵,深知军令如山的道理。
拂晓时分,浮桥终于架设完毕。
部队开始渡河,李维明站在桥头,亲自指挥。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敌机!隐蔽!”警戒哨高声呼喊。
三架日军侦察机从云层中钻出,向着渡河部队俯冲而来。
机枪子弹如雨点般扫射在河面上,激起一串串水花。
“高射机枪,还击!”李维明临危不乱,大声命令。
防空部队立即开火,密集的火网迫使日机拉高。
但浮桥已被打坏一段,工兵冒着枪林弹雨紧急抢修。
“师座,这样太危险了,您先过河吧!”副官焦急地劝说。
李维明摇头,“我与部队同在。”他转身对张启明说,“命令部队分散渡河,会水的士兵可以泅渡过河,不会水的等待浮桥修复。”
在师长的镇定指挥下,渡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小时后,全师终于安全渡过白沙河,但宝贵的时间已经被眈误了一个半小时。
“全速前进!”李维明翻身上马,率先向万家岭方向奔去。
与此同时,在新一军主力部队中,林风同样面临着艰难决择。
“军座,八十师报告,有几十名士兵因极度疲劳昏倒在路上,赵师长请求减缓行军速度。”参谋长王铭报告道,脸上写满忧虑。
林风眉头紧锁,“告诉赵振华,把昏倒的士兵安置在路边,留给后续部队照顾。主力部队继续前进,速度不能减。”
王铭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说:“军座,这样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那些都是跟随我们多年的弟兄啊!”
林风沉默片刻,声音低沉:“我也不忍心。但是,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更多弟兄的生命,我们别无选择。”
他走到路边,看着行进中的队伍。
士兵们满脸疲惫,军装被汗水浸透,但脚步依然坚定。
这是一支有着钢铁意志的队伍,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人轻言放弃。
“传令全军,”林风突然提高声音,“到达万家岭后,我将为每位官兵请功!告诉大家,全国同胞都在看着我们,此战若胜,必能振奋全国抗战士气!”
命令传达下去,部队士气为之一振。
官兵们互相搀扶着,继续向前行进。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
山路越来越崎岖,温度也越来越高。
不断有士兵中暑倒下,医疗队忙得不可开交。
赵振华骑着马在八十师的队伍中来回巡视,此刻他的眼中满是心疼。
“师座,三营又晕倒了五个弟兄。”副官报告道。
赵振华下马,走到一名士兵身边,取下自己的水壶递给医务兵。
“好好照顾他们。”他沉声说,随即翻身上马,对全军高喊:“弟兄们!我知道大家都很累!
但是,小鬼子不会等我们休息好了再开战!早到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为了死难的同胞,为了我们的家人,坚持住!”
“坚持住!坚持住!”呼喊声在山谷间回荡。
下午两点,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生了:先头部队与日军一支侦察分队遭遇。
枪声突然响起时,李维明正在研究地图。他立即命令部队展开战斗队形,自己亲临前线指挥。
“不要恋战!速战速决!”李维明对张启明说,“你带一个营从侧翼包抄,尽快结束战斗。”
这场遭遇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暴露了新一军的行踪。更严重的是,它再次眈误了行军时间。
一小时后,战斗结束,日军侦察分队被全歼,但七十九师也付出了二十馀人伤亡的代价。
“师座,抓获两名日军俘虏。”张启明报告。
李维明立即审讯俘虏,得知106师团主力确实已经接近万家岭,而且似乎对国军的部署有所察觉。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紧急。”李维明对参谋们说,“传令各部,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装备,轻装前进!”
命令一出,官兵们纷纷卸下行军锅、帐篷等物资,只携带武器弹药和最低限度的干粮。
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但士兵们的体力也接近极限。
黄昏时分,七十九师终于抵达万家岭地区。李维明不顾疲劳,立即前去见王耀武。
两位师长虽然初次合作,但彼此早有耳闻。王耀武见到满身尘土的李维明,立即迎上前来。
“李师长,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王耀武握着李维明的手说。
李维明直接走向作战地图,“王师长,情况如何?”
王耀武指着地图:“我部已在万家岭主峰布防,但左翼阵地空虚,正是贵军的防区。”
李维明仔细观察地形,“请王军长放心,我部立即进入阵地,绝不让日军突破左翼。”
就在两位师长商讨布防细节时,林风率领新一军主力也陆续到达。
整个万家岭地区顿时忙碌起来,各部都在抢修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夜色再次降临时,新一军终于全部到达指定位置。
统计报告送到林风手中:在急行军过程中,全军共有一百馀人掉队,近百人因过度劳累需要送医,但主力部队保持完整,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林风站在万家岭制高点上,望着脚下刚刚抵达的部队,心中百感交集。
这支钢铁之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强行军的奇迹。
“军座,薛总司令来电,表彰我部按时抵达,命令我们立即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日军。”参谋长报告。
林风点头,“回电:新一军已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官兵士气高昂,誓与阵地共存亡!”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隐约的炮声——日军106师团的前锋已经与74军交火。万家岭战役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林风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将领们说:“弟兄们,最艰苦的行军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更加残酷的战斗。
但是,我相信新一军的每一位官兵,都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铁军’的称号!”
众将挺直身躯,齐声应答:“誓死杀敌!保家卫国!”
夜色中,新一军的官兵们来不及休息,立即投入到工事修筑中。
他们知道,几个小时后,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即将开始。而他们,将是这场战役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