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部。
作为统辖整个华中地区日军作战的最高指挥机构,这里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数十万大军的命运。
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的办公室内,畑俊六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审阅着来自各军的战况汇报。
与冈村宁次不同,畑俊六甚至有些学者气,但他那眼眸中偶尔闪过的精光,提醒着旁人他作为帝国大将的权威。
机要参谋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一份标有“绝密”、“特急”字样的电文放在了他的桌上。
“司令官阁下,第11军冈村宁次司令官急电。”
畑俊六微微颔首,拿起电文。
起初,他的表情还算平静,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逐渐紧锁。
当看到冈村宁次在电文中详细描述第106、第101师团如何受阻于金官桥、隘口,南浔线攻势如何陷入停滞。
并最终恳请调派第9、第27师团增援时,畑俊六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八嘎!”
他猛地将电文拍在桌上,霍然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冈村这个家伙!当初在司令部是如何信誓旦旦?乙作战计划又是何等完美?如今区区一个赣北,一个薛伯陵,就让他束手无策了?
第106师团无能,第101师团也无能!他身为第11军司令官,调度无方,指挥失当,才是最大的责任!”
一旁的参谋摒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畑俊六对冈村宁次的能力是了解的,也认可其才华,但正因如此,他对冈村此刻的表现更为失望。
在他看来,赣北的僵局,固然有敌军顽强、地形不利的客观因素。
但冈村未能及时调整战术,乃至现在需要用于其他方向的精锐师团来填补窟窿,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职。
“两个师团……还是第9和第27师团……”畑俊六停在窗前
“他倒是敢开口!知不知道这两个师团牵扯多大?大本营那边会怎么看?整个华中战场的布局都要因此变动!”
他内心充满了对冈村办事不利的恼怒。
这封求援电报,就象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摆在了他这位最高长官面前。
他甚至可以想象,参谋本部那些同僚看到这份电报时,会如何质疑华中派遣军的指挥能力。
然而,愤怒归愤怒,谩骂解决不了问题。
畑俊六毕竟是掌控全局的最高指挥官,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走回桌边,拿起那份电文,更加仔细地审视。
电文中,冈村宁次对战场困境的描述是清淅的,对薛伯陵作战意图的判断也符合实际。
南浔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确实是威胁武汉侧翼、牵制第九战区主力的关键方向。
如果那里真的彻底僵死,不仅“乙作战”的南翼攻势破产。
薛伯陵确实可以腾出更多兵力增援武汉内核局域或其他方向,这将对整个武汉会战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第106、第101师团……看来确实已到了强弩之末。”畑俊六暗自思忖。
他对这些特设师团的战斗力上限心知肚明,让他们在如此复杂的山地地形中进行高强度攻坚,也确实勉为其难。
冈村在电文中说“现有师团攻坚能力已达极限”,虽然有为自身开脱之嫌,但恐怕也是部分事实。
“难道真的要放弃南浔线?”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就被畑俊六自己否定了。
放弃,意味着承认失败,意味着战略上的重大挫折,这是他和帝国都无法接受的。
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同意冈村的请求。
尽管无比恼火冈村的无能,但为了整个武汉会战的大局,为了帝国圣战的整体利益。
他必须给第11军注入新的、更强大的力量,去打破赣北的僵局。
第9师团和第27师团,正是能够担当此任。
权衡利弊,反复思量之后,畑俊六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他坐回椅子上,拿起笔,对恭立一旁的参谋长及作战参谋沉声道:
“冈村君虽指挥有失当之处,然其所陈赣北战况及危机,确属实情。南浔线关系武汉会战全局,不容有失。”
他顿了顿:
“命令:”
“准予第11军之请求。”
“第9师团吉住良辅部立即取消一切休整,迅速完成战备集结,以最快速度向赣北战场转进。
抵达后归冈村宁次司令官指挥,首要任务为协同并主导南浔铁路正面之突破作战。”
“第27师团本间雅晴部做好机动准备,视赣北战局发展,待命增援。”
“电复冈村宁次,告知上述决定。
并严令其,获得精锐增援后,务必精心筹划,稳扎稳打,以雷霆万钧之势,速破顽敌,打开局面!若再有无谓迁延,军法从事!”
“嗨依!”参谋们凛然应命,迅速记录并转身离去,传达这重要的调兵命令。
畑俊六独自留在办公室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他批准了这个请求,等于用自己的权威为冈村的困境解决,同时也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压在了冈村肩上。
他望着地图上赣北的方向,目光深沉。
“冈村……我把最好的牌又给了你一张。这一次,你若再打不好……”畑俊六没有说下去,但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帝国的耐心和资源,都不是无限的。
他希望第9师团这把利刃,真能如冈村所期望的那样,彻底劈开薛伯陵在赣北的铜墙铁壁。
而这场围绕武汉的惨烈大会战,也因这支生力军的即将投入,迎来了又一个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