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维明的79师在无名高地浴血奋战的同时,位于其右翼的80师防区,战斗同样惨烈,
80师的防线函盖了一段废弃的古镇和周边起伏的丘陵地带。
师长赵振华,此刻正站在古镇最高的一处残破钟楼里,举着望远镜,面色凝重地观察着战局。
他的防区是日军试图进行中央突破的另一把重锤,同时也承受着日军企图迂回包抄的压力。
日军显然看中了古镇相对完善的石质建筑群,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
他们投入了大量步兵,在坦克和直射火炮的掩护下,逐屋逐巷地进行争夺。
“命令二团,放弃前沿那片废墟!把鬼子放进来打!”赵振华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到前沿指挥部,
“他们在街道上冲得欢,进了屋子,就是我们的天下!
告诉战士们,用手榴弹、冲锋枪、燃烧瓶招呼!把每条巷子都变成他们的坟场!”
赵振华采取了与79师野战防御不同的巷战阻滞战术。
他有意放弃部分外围局域,将日军引入镇内复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削弱其炮火和坦克的优势。
战斗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打响。
79师的士兵们埋伏在断墙后、屋顶上、地道里。当日军小队沿着街道小心翼翼推进时,往往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火力的打击。
哒哒哒! p18冲锋枪在近距离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轰! 集束手榴弹从二楼窗口扔下,落在日军坦克的引擎盖上爆炸。
砰!砰! 精准的冷枪从废墟中射出,专打军官和机枪手。
日军每占领一栋房屋,都要付出惨重代价,而中国军队往往在放弃的同时,已经在隔壁建筑设好了新的火力点。
整个古镇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和绞肉机。
在古镇外围的丘陵地带,战斗则是另一种模式。
日军试图抢占制高点,以火力压制镇内守军并掩护其侧翼迂回部队。
“师长!三营守的103高地快顶不住了!鬼子冲了三次了!”参谋焦急地报告。
“让师属炮营给我打一轮复盖!然后让预备队一连给我反冲上去!
告诉三营长,丢了山头,军法从事!”赵振华果断下令。
德制sfh18 105榴弹炮的炮弹呼啸着砸在103高地的日军进攻队形中,暂时遏制了其攻势。
紧接着,一支生力军端着上了剌刀的步枪,吼叫着发起了反冲锋,又将日军赶下了山坡。
这样的拉锯战,在各个关键高地上反复上演。
赵振华面临的困难同样巨大。他的部队伤亡同样在激增,弹药特别是炮弹消耗惊人。日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进攻强度丝毫未减。
更让他担心的是侧翼。 “侦察连报告,发现日军约一个大队的兵力,配属骑兵和少量坦克,正试图从右翼的刘家洼绕过去!
那里只有地方部队一个营在防守,恐怕挡不住!”
这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一旦让日军迂回成功,80师的整个防线都将被撕开,甚至可能被包抄后路。
赵振华额头上渗出冷汗。他手里最后的预备队已经填进了103高地的缺口。 “妈的……”他低骂一声,目光扫过地图,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古镇一团抽一个连!不,抽两个排!
立刻机动到刘家洼,加强给地方部队,告诉他们,必须守住至少六个小时!另外,给军部发报,报告我部侧翼告急!”
从正面绞肉机里抽兵,意味着古镇的压力会更大,但侧翼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之举。
他拿起通往军部的电话,声音因为焦灼而有些干涩:“军座!我部正面压力巨大,侧翼发现日军迂回部队,兵力不足!
请求……请求友邻部队策应,或允许我必要时收缩古镇北部防线,集中兵力保障侧翼!”
电话那头,林风的声音同样充满了压力,但依旧冷静:“振华!我知道你困难!79师那边也一样!收缩防线可以,但必须保证主要高地和控制街道不能丢!
你要利用地形,节节抵抗,拖延时间!侧翼我让军直属侦察营派一个连过去支持你!
记住,时间是第一位的!哪怕用空间换,也要给我换满七十二小时!”
“是!军座!80师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不会让小鬼子轻易过去!”赵振华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转身继续投入对前线混乱战局的指挥中。
硝烟笼罩着古镇和丘陵,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赵振华和他的80师,如同钉子般钉在防在线,面对日军潮水般的猛攻和侧翼的威胁,艰难地履行着阻击使命,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而残酷。
整条防线,仿佛在摇摇欲坠,却又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死死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