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防守涉及多方面,唐生智在国防参谋部和白上将的配合下,构筑了三道防线。
外围防线(第一道):东起龙潭、汤山,西至牛首山、板桥镇,重点防守淳化镇、湖熟镇及江宁要塞。主要部队包括第74军(王耀武部)、第66军(叶肇部)、第83军(邓龙光部)。
第二道防线(第二道):依托紫金山、雨花台、乌龙山炮台及城墙,构成内核防御圈。教导总队守紫金山,第87师79师守光华门,第88师守雨花台。
第三道城防防线(第三道):以金陵城墙为屏障,由宪兵部队(萧山令部)及第36师(宋希濂部)负责城内要道及下关渡口。
参加金陵保卫战的部队总兵力15万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没有受过训练,许多连枪都没打过。
据时任金陵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第一科科长的谭道平统计:守军中,能直接同敌人厮杀的战斗兵只占60,刚入伍的新兵又占了将近40。而且中国军队严重缺乏重武器。
黑色的别克轿车碾过金陵城冰冷的街道,轿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也掩饰不了金陵城紧张的气氛,
林风收到金陵卫戍唐司令的通知,召开所有的高级军官会议。
街道上到处都是难民,听到日本人马上打过来了,人心惶惶,行色匆匆。
林风靠在后座,车窗摇下一线缝隙,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硝烟灌入,吹动他额前几缕过早染霜的发丝。
崭新的少将呢子大衣下,身体僵硬如铁。
只有怀中紧抱着的那卷用厚油布严密包裹的长条状物体,传递着一丝微弱却滚烫的触感。
那是林风呕心沥血绘制的《金陵防御详图》与《巷战要诀手稿》。
轿车驶入戒备森严的铁道部大楼。昔日繁华的门庭此刻岗哨林立,沙包工事层层叠叠,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每一个可疑的角落。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和一种深入骨髓的紧张与压抑。
卫兵验过证件,目光在林风肩头那枚崭新的少将领章上停留了一瞬,
又扫过他布满血丝、沉淀着浓重硝烟的眼睛,以及军大衣上几处来不及修补的弹孔和暗褐色血渍,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与困惑。
推开沉重的橡木门,巨大的作战会议室景象扑面而来。长条会议桌铺着深绿色绒布,顶端悬挂着巨大的金陵城区及周边军事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蓝箭头。
水晶吊灯洒下惨白的光,照亮了满室将星闪耀。上将、中将的领章在灯光下反射着冰冷而刺目的金光。
香烟的雾气缭绕,模糊了一张张或凝重、或带着疲惫的将军面孔。低声的交谈、翻阅文档的沙沙声、偶尔压抑的咳嗽…汇成一种沉闷的背景噪音。
林风的出现,象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这潭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深水。
几乎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那些目光带着审视、疑惑,甚至一丝难以掩饰的轻篾,一个战场上靠接受溃兵而组成的79师。
他走到长桌末端,一个不起眼的、几乎紧挨着门口的位置。没有寒喧,没有客套。
他小心翼翼地将怀中油布包裹的长卷放在脚边。
主持会议的金陵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上将,目光扫过那个长筒,又落在林风那张被硝烟刻满痕迹的脸上。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林师长…一路辛苦。七十九师换装整训情况如何?”
林风起身,动作有些僵硬,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淅,穿透了会议室:“报告司令长官!七十九师已完成德制pak37反坦克炮、g34机枪、火箭筒等重武器换装!官兵正在日夜加紧操练!随时可投入战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座将星,那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沉重,“职部带来一份详图与手稿,系我师部所绘。对金陵城防,尤其巷战防御…或有裨益。”
听到林风说的话,在场所有高级将领的窃窃私语声戛然而止。空气仿佛凝固了,连香烟的烟雾都停滞了飘动。
“什么?g34机枪?德制pak 37反坦克炮?”你确定这是国军能拥有的装备?你79师就算是校长的亲儿子也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装备,除非你是德意志元首的卫队。
在场的将领无一不震惊,大家都是将军,自然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都以为林风在说笑。
为首的唐生智心里更是暗暗震惊,如果这是真的,那79师就是一支劲旅,他手中的底牌又多了一张,他暗自决定要去79师的驻地视察一番,确定一下林风说的真假。
其实唐生智在历史上之所以弃城逃跑,他是最清楚金陵城的真实情况的。
总兵力约11万:名义上15万,实际缺编严重,其中新兵占比近40(约3万人),战斗兵员不足6万。
第36师(4000人)、第87师(残部)、第88师(3000人)
粤军第66军、第83军(装备极差,多着草鞋斗笠)
辅助力量:宪兵2个团、江宁要塞守备队、警察部队,缺乏重武器。
只有中央教导总队三万人是唯一满编德械师。
场景回到金陵卫戍司令部。
巨大的《金陵防御详图》在惨白的灯光下铺开。绘图者的笔触精准而冷酷,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重要建筑、制高点、桥梁、城墙豁口…纤毫毕现。
中华门雨花台,“死地!需缺省多层反斜面炮位,梯次布雷,以废墟迟滞敌坦”
中山路主干道“火葬走廊!两侧建筑,预埋炸药,制造断墙阻隔,迫敌入巷”
紫金山要塞,“孤悬!需秘密打通山腹坑道,储粮弹,”
城内水系!倭寇必利用!控制水门!缺省诡雷!防其水陆渗透切断我命脉!
《巷战要诀手稿》更是字字滴血:
“三人一组!穿墙打洞!见缝插针!废墟即堡垒!死路即杀场!”
“反坦克炮藏于断墙后!抵近!二百米内!打履带!打观察窗!一炮换一弹!”
“铁拳!专打坦克侧后!步兵楼!一具铁拳换一车倭寇!”
“重伤员!集束手榴弹!与敌同归!死也要拉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