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惊变(1 / 1)

嘉定城外,259驻地。

一大早,参谋长一脸严肃的走进指挥部,“旅座,出事了,大场失守,淞沪市区和郊区的鬼子连成一片,现在鬼子完全把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我们的部队只能在市区跟鬼子打巷战了。”

林风皱着眉头,脸色凝重的看着桌面的地图,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天,具体淞沪败退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等败退?林风突然想起来什么,猛然看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金山卫,他猛的脸色一变,历史上就是鬼子秘密在本土组建第十军,十万人从金山卫登陆,意图截断70万国军的退路,从而导致淞沪大溃败,溃败的途中导致了数十万国军的伤亡。

不行,绝对不能让历史重演。(其实国军方面也有很多能人,早在金山卫附近部署了三个师,只是随着淞沪会战的进行,前线兵力越发紧张,那个三个师逐渐被抽调至前线,只剩下一个连的兵力)

只见林风面色难看,对着王铭说“快,给第九集团军司令部发报说,据可靠消息,日军预计以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以及国崎支队等特战与支持部队,组成第10军的战斗串行,从杭州湾金山卫方向登陆,意图包抄我国军侧翼,切断京沪铁路,希望统帅部能够下定决心撤退,同时,我部259旅已经休整完毕,请求前往松江县城驻防,我部一定抵挡第十军7天以上时间,给大军留足时间撤退。”

参谋长王铭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脸惊讶,他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匆匆的向电报室跑去。

“小东北,把李维明叫来。”

“旅座,你找我?。”李维明大汗淋漓的跑进来,

“老李,命令部队,停止训练,检查装备,整理后勤,随时准备开拨。”林风吼道,

“是!”李维明转身跑了出去。

“报告,259旅急电,”第九集团军司令部,传令兵跑了进来,

“259旅?他们不是在嘉定休整吗?我都准备派他们顶上去,他们有什么事?”朱司令一脸疑惑,

他接过电报,看完电报内容后脸色大变,“快,把这个消息上报统帅部,”“同意259旅的请求,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休整,向松江县城开拨。”

“离金山卫最近的还有哪支部队?”朱司令急切道,“是吴军长的67军。”“命令67军,火速向松江县城进发,和259旅一起坚守阵地,掩护大部队撤退。”

“司令,67军能相信吗?当年东北军一枪不发丢了东北三省。”这时一个参谋站出来说,

“吴军长是一个有民族大义的人,我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朱司令想了想说道。

金陵统帅部,

“报告委座,第九集团军传来电报,日军计划从金山卫登陆,意图切断我军退路,”何总长从侍从室拿了份电报急忙赶来,校长接过电报,面色凝重。“召集大家开会。”

不一会,各个部门的大佬陆陆续续赶来,校长坐在首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不知大家有什么办法?”他问向众人,

“我建议全军撤出淞沪,撤到苏州河南岸,依托吴福苏嘉锡澄等三道国防工事,消耗日军的战斗力,保存有生力量。”小诸葛白上将站起来说,

其实很早就有将军站出来说不宜与日军在淞沪决战,可以根据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节节抗击,逐渐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毕竟鬼子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战线不能跨太长。

白上将说的其实非常正确,国军在淞沪打了三个月,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部队都损失惨重,根本组织不起像的攻势,甚至连防御都很艰难。

校长听到这句话陷入了沉思,还有几天九国公约就要召开了,他希望国际社会对东方的战事能够进行调停。

他想了想,便对大家说道“淞沪一役,实乃日本人逼迫太甚不得已而为之,“打”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谈”。”但是他还是同意了白上将的请求,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可是第二天,校长带着白上将顾墨三一群人乘火车冒雨来到淞沪前线中央军总部驻地南翔,在一所小学里召集由师长以上将领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

会上,校长大声讲道:“《九国公约》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作更大的努力,在淞沪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持”,。

“淞沪是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地,如果过早地放弃,会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资受到很大影响”。会后,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新命令下传之后,部队一片哗然。一些已经卷好铺盖准备撤退的士兵只好匆匆返回阵地,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而且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守军士气大受影响。

多年之后,国际着名军事将领评价到,东方有着最优秀的士兵,最出色的将领,同时也有最愚蠢的统帅。

259旅,林风听到这个消息,叹了叹气,历史的惯性还是太大了,自己已经尽力去改变了,他可以预料到此次的金山卫必定是一片尸山火海。

随后,他的目光变得坚定,无论如何,也要顶住7天,给各个部队争取撤退时间,减少伤亡。

最新小说: 名义祁同伟:沙李配?高李配啊! 魔门悟道,我悟出偷袭相对论! 此生爲你,此生唯你 四合院:被迫上学,天天大鱼大肉 玄穹道争 知不可忽骤得 东京:幕后玩家 快穿:心机宿主又在套路正缘 那年,花落夏海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